跳到主要內容區

專訪: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團隊 作者:小編

發佈日期 : 2023-10-30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團隊

在「復健」的醫學裡其實包含許多專業的類別,例如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今天就隨著小編採訪復健科張竣凱醫師及程傭恆組長,聽他們介紹復健科團隊的服務內容。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團隊目前係由二位醫師、十位物理治療師及三位職能治療師所組成,主要服務對象:一、骨科術後復健、二、腦神經中風後復健、三、肌肉骨骼痠痛復健等病患居多,由復健科醫師評估判斷為輕度、中度或中重度等級別,後續再由治療師接手規劃及執行復健治療。

張竣凱醫師說道,復健科團隊是由各專業領域的治療人員以相輔相成的方式運作,在復健科醫師開立處方後,搭配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分工治療,共同的目標是幫助病患盡可能的恢復到生病前可以執行的日常生活狀態,透過治療師的規劃及各種復健輔具,重新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

物理治療/職能治療

張竣凱醫師及程傭恆組長表示,在成大斗六分院復健中心的場域中,以場地作為區分,前段區域為「物理治療」,電熱儀器治療包括冰/熱敷、超音波、頸/腰椎牽引、經皮神經電刺激、低能量雷射光、短波熱療儀、中頻干擾電流、蠟療等,主要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加速修復為主;中間區域為「物理治療運動區」,包含骨骼肌肉系統的關節回復、肌力及功能提升等操作性治療,或是神經疾患如腦中風的功能性訓練,例如翻身、坐起、坐下、站起、轉位等,以促使病患可達到最佳的功能回復狀態及生活的獨立能力。

復健中心後半段區域為「職能治療」,可以看見檯面上放置的復健器材為認知功能感官訓練器具,主要透過治療師設計規劃安排的訓練項目,以增加病患職能日常、工作或生產性活動、休閒或娛樂活動的表現,強調目的性及加強功能性。例如為了協助中風患者復健,本院的職能治療團隊打造「單手廚房」,讓病患嘗試烹調料理,在這過程需高階認知能力,注意每個細節,在長時間站立或出力的情況下,也可訓練肌耐力與兩手協調,進而讓病患可達到生活自理,重建最高的生活獨立性,使其回歸社會。

醫院復健科團隊vs一般復健科診所

張竣凱醫師表示,診所大多以儀器及藥物治療為主,針對特殊的病患,可能得到的治療效果會較不佳且較多局限性,例如手部割傷、肌腱斷掉重建、五十肩等病患,需耗費的醫護人力及資源較多,因此診所做一對一徒手治療就會相對較少,在成本考量的經營模式下,越來越多診所會提供自費的選項讓病患選擇成本較高的復健方式。

而醫院會有復健治療團隊,可針對病患需求安排不同的復健療程,因此在一對一指導上都具有優勢,且可健保給付的項目也比診所多。

復健科vs骨科,如何選擇?

張竣凱醫師表示,其實有「復健科」稱為骨內科,而「骨科」是骨外科這一說法,簡單來說,如果需要動刀就一定要選擇骨科,其它常見的筋骨痠痛、運動扭傷、落枕等問題就可以選擇復健科,選擇不同的科別,治療處置也會有所不同。

骨科醫師為了盡速減緩病患的疼痛,一般多會利用注射或口服藥物來短時間內舒緩不適,而復健科醫師則會加強於日常生活上的衛教及藉由復健治療儀器讓病患的疼痛舒緩。

當骨科醫師診斷不必開刀治療後,會把部分病患轉介到「復健科」,請復健科醫師評估並安排復健療程;而復健科收治的病患,在復健一段時間後,病症若未得到有效改善,評估可能需要開刀治療,也會把病患轉至「骨科」,雖然二科之間有所區別,但也是有相輔相成的效果,民眾也不用太擔心看錯科。

要活就要動

「復健」已經越來越強調早期介入的概念了,張竣凱醫師表示即使病患還躺在加護病房,經過復健科醫師評估在不危害病患生命安全及身體狀態許可的情形下,就能開始做復建,要盡快嘗試坐或站起來,因為躺越久,肌肉量就會慢慢流失,身體機能也會下降的越快,對病患來說,越晚介入復健,後續就會花費更久的時間恢復,因此現在就算是急性期的病患,只要在其可以承擔之下,及早復健絕對有其必要性。

程傭恆組長說道,在骨科病患開刀前,醫院會安排治療師進行術前衛教,開刀後經評估就可在第一時間介入做復健治療,有少數病患在開刀後因疼痛不願接受復健,但如果在術前已有跟病患說明術後的復健項目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疼痛感受度等,讓其知道復健黃金期的概念,病患就會較願意接受配合術後的復健治療。

床邊復健包括關節活動、協助肢體活動及依其病況鼓勵下床活動等動作,去避免之後可能會產生的關節萎縮或僵硬等問題,針對未發生的狀況做預防,能將其對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並促進現況功能的最佳化。

復健是條漫漫長路

聽著復健中心裡的治療師們分享,在這裡長達十幾年的復健病友比比皆是,看似平靜的復健中心,其實每位病友的背後隱藏著百種人生。復健是條漫漫長路,必須要有「恆心」及「毅力」,也需要靠治療師、復健者及照顧者不斷相互溝通,要能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雙方生理及心理上最好的狀態。

復健可能無法完全根治原發的損傷,但可利用各種復健訓練來幫助病患改善生活機能。而本院復健科除了目前的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外,也正在積極籌備符合語言治療設置標準的場地,預計未來可加入語言治療這塊領域,來協助有吞嚥及語言障礙的成人及兒童,改善他們進食及說話的能力,以提供更多元的復健治療供民眾選擇。

本院的治療師也有與學校的體育班配合,協助體育班運動選手進行復健,規劃避免運動傷害及訓練上的運動處方,部分運動選手也會利用課餘時間至本院復健中心治療,進而達到運動傷害預防、保健,並有機會能促使運動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長照制度面來說,程傭恆組長說道,截至111年底本院的長照復能團隊皆有協助幫忙至病患家裡勘察居家環境,針對門檻高低差、扶手等給予評估建議,協助家屬在病患出院前將家裡環境設置好,讓病患可以安心回到家休養。但自112年初雲林縣政府新政策上路後,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評估已由輔具資源中心統籌派案,本院長照復能團隊無法自行開案至案家協助評估開立報告書,目前雖無法至居家實際評估,但也可提供病患在出院前的居家環境及輔具使用等相關諮詢。

 

復健科團隊

瀏覽數: